在我的課堂上,曾經有一位媽媽跟我分享了她那個16歲女兒的故事:

「我女兒那天去檢查她男朋友的手機,結果發現原來他還有跟前女友聯繫,所以女兒一怒之下就跟男朋友分手了!」 

「雖然發現對話的內容沒有什麼越軌的,也沒有證據説男朋友有任何背叛的行徑,分手也是我女兒提的,結果回來還是哭的唏哩嘩啦!」

白天哭、晚上哭、天天哭!媽媽聽到那個心撕裂肺的哭聲,已經兩個禮拜了,心疼死了!

原來,這是一個青春的故事~

媽媽除了可以同理(empathize)女兒,讓她感覺家是一個安全的空間隨便讓她哭也好罵也罢,陪伴她,傾聽她,其實也並不能改變什麼~

因為,我們在孩子的生命裡,只是扮演一個支持者的角色 (supporting role),我們只是配角!

不是導演、也不是女主角,所以劇情要怎麼發展,孩子最後要不要繼續選擇跟這個人在一起,其實都輪不到我們去左右大局~

故事大結局,sadly,是不會讓女配角去決定的!

 

這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的!但是演著演著,我們不知不覺有時候就誤以為自己是導演了~

也許就像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,忍不住咬牙切齒的說:

「哎呀!這就是一個爛人,不應該跟他在一起啦~ 沒關係!反正是他的損失!」

「傻瓜,這麼小的事情,其實我覺得他這個人也沒有那麼糟,既然都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,你現在又這麼的傷心,不然你乾脆原諒他算了,別天天在哭了!」

「太好了,反正都失戀了,你乾脆現在就專心學業就好了,別想那麼多!」

因為這些都可能是,我們認為「更好」的劇情發展~ 

有一種「好」,叫「我為你好」! 

 

除非是女兒主動要求,真心想聽我們的建議(請注意:是她的真心要求,而不是我們覺得她 「應該」要…)

不然,女兒現在只需要有人做她的聆聽者,哭的時候可以有個肩膀讓她靠,甚至女兒只需要自己安靜的空間!

千萬別不小心掉進去瓊瑤阿姨的女主角套路…

咬著手帕,每天楚楚可憐的樣子:

「我已經為了你做了那麼多,給你那麼多的建議嘗試,想了那麼多方法去幫你,為什麼你都不聽呢? 付出了這麼多,為什麼沒有人看見、珍惜我的付出呢?」

不好意思,我們的故事裡沒有驚天動地的馬景濤,也沒有情深深雨濛濛的書桓! 

不要自己加戲了!

想想看,女主角傍邊不是通常都有個配角- 好閨蜜嗎?這個時候閨蜜會做什麼呢?

她哭的時候陪她哭,

她笑的時候陪她笑,

劇情有了新的發展,就會自動的引退(沒有發現嗎?如果男女主角和好了,女配角都會默默的走開)。

如果我們要繼續,演那些老古板媽媽的戲碼,得到的就是一句:「媽,你別再說了!讓我靜一靜好嗎!」

在孩子的生命裡,母親就是最佳女配角 (Best Supporting Actress)!

但在我們自己的人生,我們才是主角 (Best Actress / Actor)!